您的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

细说程序员最后归宿

浏览:50日期:2024-08-17 16:25:37

中学政治学科的课堂上,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,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。要如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,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,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要运用两分法、两点论去认识事务的本质。简单的意思就是,万事万物都要看到它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。

细说程序员最后归宿

IT也是如此,程序员的职业也是如此。“程序员的最后归宿是什么!”、“程序员为什么到了30或35就会想要转行”、“边缘化的IT人”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漫天遍野,“程序员吃的就是口青春饭”如一根刺隐隐的扎在了程序员心头肉上。这已成为程序员们深思的职业规划问题。

搜了搜论坛里相关的帖子,仔细看看热心的网友们的讨论,不难发现大家各自的论证都集中“转行”与“不转行”这两个对立的观点上,大家谈到了很多,有关于软件行业这个大背景的讨论,也有关于职业规划与个人现实状况相结合的讨论、更有转了行的程序员道出了转行后的心境,等等。

一定坚持奋斗在这一行的IT人说,他们认为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个人的心态上。他们表示,实际上程序员是完全可以干一辈子的。国外胡子一大把还干着开发的老外多了去,他们的思维同样活跃,精力充沛,并且还有大量的经验和积累。一行行看似简单的代码之中却蕴含了无数思想,足以体现出其功力,而这也并非一日之力所能。有位网友说,他所在单位隔壁研究所的一位年纪60的工作人员,他的程序思维还是很不错。

IT人确实很累又辛苦,但是真正熬过几年coding日子的程序员,到哪里又不受欢迎呢?可以选择去外资、大型企业作高级工程师,待遇又好,工作也不会像最初做底层开发时那么得忙。也可以选择取中小型企业,做技术经理、研发主管。敢闯一点的,在技术、管理、人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,更可以出来创业。又或者在家作soho一族,承接外包项目也未尝不可。实际上这个行业正在不断地创新中,因此机会也还是很多。

有网友毫不客气的指出,矛盾在转与不转行中的人,其实就是个人能力的心虚。

城外的人想进城,城内的人想出城,很多其他行业的人还很羡慕IT这个行业,IT之外其他行业的苦楚也并非我们能够想象。

生活中的压力,买房子买车,偿还贷款,赡养老人,结婚生子等等,这对任何一个行业的现代人来说都是一个要处理的问题。并非只存在于IT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中。计算机行业并非那么的苦不堪言,IT一族虽然挣钱不会太多,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稳定的,不会太穷。

任何一个行业,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,前进的动力就在于由被动到主动,主动去工作,主动去学习,主动去寻找这个行业中的其他道路,认认真真将这个行业捉摸透,只要做到积极与主动,推动职业发展的强而又力的动力就有了,那么职业生涯的道路必然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
少一些浮躁,沉下心来体会技术的真正精髓,踏踏实实的做,最终会有一个好的归宿。

要在程序中用代码作诗,要做个IT李白。一部分IT人表示一定要做个纯粹的IT人。始终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理想。继续向软件狂人、顶尖科学家进军!。

另一部分IT人,他们毫无遮掩的指出了一个同样令人发省的问题:现实呢,这个行业确实发展太快,技术的不断更新,随着年龄的上升,体力脑力精力不可能随之快速的适应,不能适应,也就意味着被淘汰,那么那时该怎么办呢?与其这样,不如提早为自己找寻另外一条路,提早认识这一点,算是对自己的负责。

关于转行的观点中也有两个集中点:行业自身与年龄问题。

30或者35岁的IT人为什么要转行,因为生活的关注不同了,有了家庭,不再是单打独斗,有的是更多一份责任的承担。年龄的增长带来了生理上的改变。这是讨论的主要观点之一。

技术的日新月异,各个公司的血液不断换新,企业想要发展依赖于产品,而产品的开发归于技术的支持。新老开发人员的不同在于,老一辈的开发人员在年轻时学的技术在现在应用的很少了,生活上上有老下有小,体力和精力投入的要少,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比不上年轻人,思路也不灵敏了,逻辑分析能力,理解能力逐步减退,唯剩经验,但是IT届的经验不如创新值钱。

相比较,新一代开发人员对新技术的学习及应用所花的时间要多一些,他们的生理机能也正在上风,他们更多的技术起点也是基于此,他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。大部分企业也认为,招聘年轻的开发人员,他们没有太多生活负担,他们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中。公司总是希望自己的员工将精力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越多越好,至于员工的其他生活呢,公司又会管你多少?

还有IT人表示现在做开发远没有之前那么热情了,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,发现当初怀着对技术的崇敬,加入其中,原本以为这是个崇尚技术本身的队伍,但慢慢发现很多技术管理,技术经理他们的技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,依靠着资历换得职位,技术为上的梦想也逐步幻灭。Coding打字,代码贴过来,转过去,全成了一种体力上的劳动。积极与热情大大打消了。这也是主动性减少的原因之一。

相关文章: